盘式干燥机 vs 流化床干燥机:结构、热效率与适用场景*对比
盘式干燥机与流化床干燥机的对比结果如下:
一、结构特点对比
-
盘式干燥机
-
核心结构:由多层中空干燥盘、耙臂、耙叶、加料器、出料口及辅助设备(如翅片加热器、除尘器)组成。
-
加热方式:干燥盘内部通入蒸汽、导热油等介质,通过传导加热物料;耙叶翻动物料确保均匀受热。
-
优势:结构紧凑,占地面积小,料层薄且搅拌强度大,传热介质阻力小。
-
流化床干燥机
-
核心结构:由干燥室、进气室、搅拌装置(带推进叶片的旋转轴)及外夹套/内置换热器组成。
-
加热方式:通过气流使物料形成流化床层,结合对流加热;部分型号采用惰性载体技术处理高黏度物料。
-
优势:气固两相接触均匀,相对速度大,传热速度快;圆弧床体设计减少粉尘夹带。
二、热效率对比
-
盘式干燥机
-
热效率:理论值可达100%,实际值60%-80%,单位蒸汽耗量1.3-1.6kg蒸汽/kg水。
-
节能原理:依赖传导加热,排风散失热量少,总传热系数250-670kJ/(m²·h·℃)。
-
适用场景:热敏性物料(如药材、制剂)、高附加值产品(如颜料、染料)。
-
流化床干燥机
-
热效率:整体约70%,处理结合水分时降至30%-50%,容积传热系数2326-6978W/(m²·℃)。
-
节能原理:气固混合流化床层兼具液体流动特性,传热效率高;动态碰撞实现连续干燥。
-
适用场景:大规模连续生产(如化肥、化工原料)、高水分物料(如聚丙烯酰胺)。
三、适用场景对比
-
盘式干燥机
-
物料类型:粉状、颗粒状、片状物料(如蔬菜、水果、肉类、塑料)。
-
行业应用:
-
化工:颜料、染料、催化剂干燥。
-
食品:果蔬粉、肉类脱水。
-
医药:药材、制剂干燥。
-
核心优势:干燥均匀、温度控制精准、物料损伤小,适合对颗粒完整性要求高的场景。
-
流化床干燥机
-
物料类型:无凝聚作用的散粒状、膏状物料(如氧化铵、柠檬酸、味精)。
-
行业应用:
-
化工:树脂、塑料颗粒干燥。
-
食品:糖类、盐类脱水。
-
制药:颗粒剂、片剂前处理。
-
核心优势:干燥速率快、温控均匀、含水率精准调节,适合大批量生产。
四、选型建议
-
优先选盘式干燥机:
-
需干燥热敏性、高附加值或对颗粒完整性要求高的物料(如医药、精细化工)。
-
生产规模较小或空间有限(如实验室、小型工厂)。
-
需精准控制温度及干燥均匀性(如食品、电子材料)。
-
优先选流化床干燥机:
-
需处理大批量、高水分或无凝聚作用的散粒状物料(如化肥、化工原料)。
-
追求*、连续生产且对设备占地面积无严格限制(如大型工厂)。
-
需结合惰性载体技术处理高黏度物料(如泥糊状、悬浮液)。